一、酒類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
中國酒業的互聯網探索并不長久,盡管也買酒、酒仙網相繼于2008、2009年成立,但真正放量并產生影響還是在白酒進入調整期后。從發展階段看,2013年酒業仍全部處于低迷期,剛剛開始接觸互聯網,2014年開始全面探索酒業互聯網轉型路徑,但思路并不清晰,2015年開始路徑漸趨明朗,企業開始積極擁抱互聯網,B2B端提高渠道效率降低渠道層次,B2C端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推進O2O已成為酒類渠道主要方向,2016年多個渠道經銷商如名品世家、華龍酒業轉型上新三板融資,可以預計將進入一個跑馬圈地時代。
二、酒類電商市場規模分析
2015年,我國酒類電商交易規模達到180億元,“十三五”期間,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4%左右。酒類電商行業目前處于深度整合期,競爭的升級使單一商業模式難以實現盈利,傳統B2C“產品搬運工”式的模式也已無法滿足用戶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。縱觀市場多家酒類電商的布局不難看出,多元化的模式是謀求未來發展、增強企業造血能力的關鍵,而B2B+O2O+定制產品是目前實現盈利的有效手段。
2014-2020年中國酒類電商交易規模
三、酒類電商行業發展趨勢預測
大踏步引進國外葡萄酒:無論平臺電商還是垂直電商,都把進口葡萄酒作為重點發展方向。原因有二,一是國內白酒品牌格局已定,酒類電商品臺更多的是承擔線上渠道責任,在運營上處于弱勢地位,此前雙方交惡也是因此。第二是80后、90后新消費群體的崛起,中國葡萄酒市場開始抬頭,進口葡萄酒欲打開這個市場,需要倚仗酒類電商品臺支持,這讓平臺的話語權更高,也是未來趨勢,重要的是能幫助酒類電商實現盈利。
定制酒興起:垂直酒類電商興起后,也是采取價格戰來獲取流量、關注,并借此擴大規模,通過補貼走量迅速做大,謀求規模效應。因此,許多垂直酒類電商起初在平臺上賣的酒都比線下渠道便宜5%~10%左右,這讓一直對線下渠道擁有絕對價格控制權的酒品企業不爽,爆發了封殺垂直酒類電商的風波。
反過來說,線上酒類銷售價格確實比線下多層代理模式要便宜,一些如茅臺、郎酒等品牌采取用手段控制線上售酒價格,避免線上線下左右互搏,茅臺甚至在唯品會、1919等平臺直接全部自己經營來控制。另一些品牌,則走的中和路線,一個因酒類電商而產生的酒品類出現——定制酒(既只在線上渠道銷售的品牌,如此拉開線下同品牌的價格競爭)。如酒仙網與瀘州老窖合作的三人炫,與沱牌舍得合作的定制產品“智慧舍得”,都獲得不錯的銷售,另據傳聞,茅臺將給某平臺電商巨頭定制一款小容量的飛天茅臺。
B2B成香餑餑:2016年3月,酒類B2B電商易酒批完成B+輪2億元人民幣融資,估值30億。雖然易酒批成立于2014年9月,其對外聲稱月銷售流水已達3億元。如今,許多一開始做O2O、B2C的酒類電商開始發力B2B,因為相比面對C端物流上、獲客成本的高昂,酒類電商做B端如餐飲、酒吧、KTV、茶樓等目標商戶可獲利更大,而且這些B端此前也都并非從酒企直接進貨,也需要在酒類線下一級、二級、三級代理中購買,酒類電商利用價格上優勢可以很快圈地。酒類電商發力B端買賣,既加速了渠道信息透明,又減少中間流通渠道和中介費用,雙方實現雙贏,可能成為未來酒類電商盈利的關鍵點之一。